2014年9月,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
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中華民族邁向現代化提供了豐厚的精神滋養。
中國共產黨既是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和實踐者,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進行了具有開拓性的理論創造,打開了理論和實踐的廣闊創新空間。
“結合”,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境界——
2022年10月,黨的二十大閉幕不到一周,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陜西延安,瞻仰中共七大會址、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舊居。
總書記感慨:“延安革命舊址見證了我們黨在延安時期領導中國革命、探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光輝歷程,是一本永遠讀不完的書。”
當我們走上一條前無古人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當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越發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強大生機活力,越來越多的人在思考、在追問:
一個源于歐洲的偉大思想,緣何能扎根世界東方的廣袤土地,結出飽含中國精神、時代精華的碩果?
“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
2021年7月1日,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之際,站在天安門城樓上,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習近平總書記給出堅定有力的回答。
從強調“文化自信”到提出“兩個結合”,再到對“第二個結合”進行深入闡釋,習近平總書記將中華文化廣泛應用于治國理政的方方面面,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又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價值與文明的高度加以創造和發展,使之成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強大力量。
“結合”,打開了中華文化發展新空間——
“崇龍尚玉”紅山遺址、“文明圣地”良渚遺址、“玉華萌發”凌家灘遺址……
5月27日,“何以文明——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成果數字藝術大展”上線,利用數字化技術構建移動化、全沉浸、交互式的時空框架,讓大眾更加直觀、形象地體驗和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
身臨其境、貫通古今,傳統文化與現代技術相融相通,讓古老的文明圖景煥發出新的活力。
從《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推動延續中華文脈、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到長城、大運河、長征、黃河、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打造中華文化重要標志……
在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理念的指引下,文化創造與文化自信相互激蕩,在廣闊無垠的創新空間中彰顯時代精神、升騰中國氣象。
“結合”,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新貢獻——
2018年,在習近平主席到訪阿聯酋前,阿聯酋阿布扎比王儲穆罕默德曾向中方提出一個請求:
他希望習主席訪問時,簽名贈送兩本阿文版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一本將收藏在總統府圖書館,一本自己閱讀。
透過這部集中展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最新成果的權威著作,品讀對傳統文化精華的旁征博引、取精用宏,人們體悟到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開創治國理政新境界的主動與自覺,感受到中國共產黨創新理論所具有的世界影響力。
從北京冬奧會驚艷世界,到大唐芙蓉園的夢回千年展現中華文化兼納百川、包容四海的雍容氣度,再到博鰲亞洲論壇、中非合作論壇、上海進博會、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等一系列主場外交彰顯“天下一家”的中國胸懷……
看今日之中國,中華文明閃耀著更加璀璨奪目的光華,人類文明新形態展現出更加美好的前景。